高效响应,专业诊断——看德马工程师如何用专业为DMD系列电动辊筒“保驾护航”
时间:2025-07-29

今年年初,德马工业推出了新一代国产箱式电动辊筒——DMD系列。得益于不俗的性能和良好的可靠性,该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迅速铺开。目前累计已经在上百个项目中成功应用。

图片1.png

同时,为了保障新产品在现场顺利使用,快速解决客户各类使用问题,德马工业产品与技术部门抽调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组建现场技术小组,对重要项目开展主动巡察,解决现场异常反馈。

本篇文章,我们将跟随一位应用工程师的视角,深入现场体验一次日常的技术服务过程。看他们如何快速响应、精准定位并高效解决现场问题,保障客户新能源产线高效生产。

迅捷响应

炎热七月,我们接到了一位客户关于某新能源项目的异常工况反馈后,第一时间启动快速响应机制,与客户展开对接工作。

进一步了解后,此次客户反馈的核心问题聚焦于电动辊筒在高负载输送过程中出现带载能力不足的情况,并因此影响了电池组件的输送效率。在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客户的现场工程师初步沟通排查后,我和师傅白工便动身前往南方某省开展实地勘察工作。

图片2.png

抵近现场

隔日抵达现场后,客户的项目负责人立刻带我们进入反馈问题的新能源电池模组产线智能化生产车间。电池模组整齐地码放在料箱中,通过密集排列的电动辊筒输送系统在各工位间流转时。我不禁心中充满新奇与疑惑,暗暗向我的师父请教:“这些电池模组看上去比以前更大、更重了,我们的DMD系列hold得住吗……”

白工边走边跟我解释:“我们这自主研发的DMD系列,你别看它相貌和其他产品看不住什么区别,其实大有乾坤……新的伺服直驱电机结构,电机效率更高了,扭矩也大了,还少了减速箱的损耗。而且,辊筒单支承载力提高了,还降低了整体运行噪音。”仔细聆听后,我才注意到,即便车间内数百台辊筒同时运行,噪音检测仪上的数字仍在65分贝之内。

图片3.png

精准诊断

定位问题工位后,我们借助工具包对DMD电动辊筒进行了问题诊断,按照“先外围后核心”的原则逐步排查。在排除了主要干扰因素后,师父敏锐地察觉到给驱动卡供电的线缆规格有异样。

我马上通过压降公式:ΔU=I×(ρ×L / S)计算得出,基于现场工况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最小线径,并锁定带不动货的异常就是由于压降问题导致的:当实际电压无法满足电动辊筒额定工作电压(DC24V±10%)时,辊筒扭矩无法全部得到发挥。实际测量异常工位的供电电压后,确定这正是此次“带不动货”的原因所在。

图片4.png

定制良方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协同现场电控人员,结合工况为智能化产线规划了更加合理且经济的线缆布局,作为解决方案输出给到客户的项目负责人。让我觉得高兴和自豪的是,这次高效响应的技术服务,不仅顺利解决了现场问题,还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与数据支撑,让客户在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等方面没有顾虑,充分体现了我作为一名德马工业应用工程师所一直接受的,“秉专业之识,笃热忱之行——为客户的辊筒构筑全栈式产品与技术支持”的工作理念。

当本篇文章撰写时,这位工程师的已在奔赴另一个现场的途中。这也是德马工业应用工程师日常的缩影。再卓越的产品也离不开落地的保障,因此,我们始终坚持“秉专业之识,笃热忱之行”,用专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和高效的执行力,将“可靠”二字铭刻在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服务之中,为客户的智能输送构筑坚实的后盾,驱动价值流转不息。

问题反馈